长篇小说。写于1879~1880年,是陀斯妥耶夫斯基最后的一部代表性巨著。小说着重写了主人公卡拉玛卓夫兄弟伊凡和阿廖沙的思想冲突,通过这些思想冲突提出了当时社会的重大政治和哲学问题。伊凡以人类所遭受的苦难为根据,说明上帝创造的世界不合理,所以他不承认上帝和一切道德标准,作者还有意影射这种理论和社会主义的联系。而阿廖沙则以抽象的道德原则和基督教社会主义来与伊凡针锋相对。作者在作品中有力地表现了社会中不合理的现象和人们的苦难,但同时又宣扬了无助于消除苦难的反动说教。这部作品是作者哲学思考的总结,它既直接为反动统治集团服务,又宣传神权政体,反动倾向十分明显。小说雄浑精深,艺术表现力强,对后世各国文学流派产生了极其复杂的影响。
常识典故
汝窑盐场画像砖老庄学派頖宫丁度三国志注历史研究中的几个问题古事记夏燮忏悔录恨赋朱谦之李沆汉官七种生日晚会瘸腿魔鬼约翰·克利斯朵夫隋唐演义三章令三遗矢不设弦云中鸡犬伍员忠刀头梦刺史天华亭清唳卧辙叉头钱唾面娄奴爱才